TDR流行概况
自1993年首次报道齐多夫定传播耐药株后,随着各种新药的问世及推广使用,新的传播耐药株也不断出现。一个地区传播耐药率的高低与当地开展抗逆转录病毒治疗(antiretroviraltherapy,ART)的时间长短密切相关。
据报道,美国的传播耐药率大约在12%~15%。欧洲、加拿大和其他工业化国家的传播耐药率大约是10%。而在抗病毒治疗起步较晚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,传播耐药率大多在5%以下。但是近些年的研究数据显示,这些地区的传播耐药率也在增加,尤其是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(NNRTI)相关的传播耐药率在一些地区已达到了10%左右。
在我国,直到2003年ART才逐渐普及。根据中国国家HIV耐药监测络的数据,除了2009年的一个监测数据显示蛋白酶抑制剂(PI)相关TDR的流行率在5%~15%的中等水平外,中国多个地区与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(NRTI)、NNRTI、PI相关的TDR的流行率均处于5%的低水平。
我院曾对2008~2011年间新诊断的536例HIV感染者(包括266例急性/近期感染者及270例慢性感染者)的TDR情况进行了研究。结果显示,TDR的总阳性率为7.8%,NRTI、NNRTI、PI类药物相关的TDR阳性率分别为0.9%、1.7%和6.2%(其中LPV/r大约在0.2%左右)。值得指出的是:检测出的很多TDR突变位点对临床的实际影响很小,因此一个地区的TDR检出率并不能直接体现这个地区临床上的传播耐药状况。通过斯坦福耐药数据库对所有TDR进行耐药程度评分可以预测各个TDR突变对抗病毒药物的可能敏感性。在我们的数据中,虽然有7.8%的患者检出了TDR突变,结果只有2.4%的病人被预测可能会对我国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发生临床耐药,其中NRTI、NNRTI和PI类药物分别为0.2%、1.5%和1.3%,LPV/r几乎不存在原发耐药。
TDR的持续存在与演变
众所周知,当除去药物的压力(停药)后,继发耐药株会因为适应性差而在短时间内反转为野毒株。当TDR传播到新宿主后,虽然同样是失去了药物的选择性压力,但这种反转却很难发生。究其原因,首先,与继发性耐药株相比,传播耐药株往往具有较高的病毒适应性;其次,由于基因瓶颈的存在,当耐药株传播到新宿主时,大多数情况是耐药株的单克隆或寡克隆传播。也就是说,在新宿主体内通常只要有耐药株存在,就不利于TDR向野毒株的反转。所以,TDR通常会在新宿主血液、精液等组织中长期存在,这也给耐药株的进一步传播创造了条件。
当然,TDR也绝非是完全稳定不变的。总的来说,TDR在传播到新宿主后大约有三种演变模式:第一种,向野毒株的方向反转;第二种,转化成病毒适应性较强的非典型突变株;第三种是TDR持续存在。最终会发生哪种形式的演变可能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,例如,TDR病毒株本身的适应性,是否出现可以改善病毒适应性的补偿突变等。除此之外,宿主的免疫压力等因素也可能起着重要作用。
临床实践中的TDR检测
大量研究已经证实,TDR会增加病人初始抗病毒治疗失败的风险。美国DHHS初始抗病毒治疗指南推荐,所有新发感染者都应该进行TDR检测。如前所述,虽然TDR相对稳定,但TDR仍可能会随着感染时间延长而逐渐消失,或衰减成所占比例较少的劣势耐药株,造成常规耐药检测方法的漏检。因此,指南也提出,即便暂时不考虑ART的病人,仍应在诊断后尽早进行一次基线耐药检测。如果推迟治疗的时间较长,还应该在开始ART前再进行一次耐药检测,因为病人在此期间有可能获得新的耐药病毒的感染,即重叠感染(superinfection)。
目前,我国指南还没有要求在ART前进行全面的TDR检测。但是对有条件的病人,在抗病毒治疗前进行TDR检测将有助于更好地保证抗病毒治疗效果,减少失败的风险。
文章来源:西藏性病医院相关新闻
上一页:不同性行为感染艾滋病几率是多少
下一页:怎么过性生活预防阴虱病方法
相关问答